眩,是指眼花;晕,是指头晕。眩晕即是眼目昏花、头晕旋转的一种常见病症。轻者发作片霎,闭目即止;重者如乘舟车,自愿旋转不定,耸立不稳,常伴有恶心、吐逆、出汗等症状。眩晕一症安捷播放器官方,中医学多合计与脾、肝、肾三脏关连,脾胃软弱,气血生化不及,不成上达于头目,肾水不及,水不涵木,肝阳上扰清窍或痰湿上蒙清窍均可致眩晕。历代医家施展颇多,《内经》云:“上虚则眩”,“精海不及,则脑转耳鸣”。朱丹溪指出:“此证属痰者多,盖无痰不作眩也。”而张景岳则强调:“无虚不作眩。”一言以蔽之,风、火、虚、痰齐能致眩。
动漫porn西医学中高血压、脑动脉硬化、贫血、颈椎病、神经胡闹、内耳性眩晕、晕动症等病症引起的眩晕均属本病界限。现在以内耳性眩晕,即耳源性眩晕,又称梅尼埃病最为多见。本病以急骤眩晕、耳鸣、吐逆为主症,其病理变化为内耳迷途水肿、积水,与素体软弱,病后体虚,忧想郁怒及饮食适口关连,因气血软弱,清阳不升,痰湿内阻,浊气上逆,蒙蔽清窍所致。
晕动症则是在乘坐汽车、火车、汽船、飞机或其他交通器用旅行时,因视觉所见到的运动与前庭感受器相窒碍而引起的症候群。主要进展为恶心,吐逆,颜料惨白,出盗汗虚汗及一些精神症状,如抑郁、情态荒僻、疲乏、嗜睡等。其症状一般在休息和寝息后松开或销亡。
针灸养息多样眩晕,疗效既快又好,又便捷,值得实行期骗。常用一针殊效穴有曲池、内关、太冲、侠溪、灵骨穴、风池、总枢穴、申脉等。
曲池
图片
【位置】屈肘拱胸,当肘横纹外端凹下处(屈肘横纹头陷中)。(附图4)【针法】直刺1.5寸。针入后令患者隐微行为头部,几分钟内可止晕,留针30分钟,每隔10分钟捻针1次,捻针时仍然嘱患者轻轻行为头部。
【领会与警戒】头晕,在中医辄以“风”论。《内经》曰:“诸风掉眩,齐属于肝。”通过“大肠与肝通”(脏腑别通),取大肠经之曲池穴或三间、灵骨等穴,养息头晕齐甚有用。曲池为合穴,“合主逆气而泄”。又《素问·刺法论篇》所说“木欲降……刺手阳明之所入”即是指的曲池穴。曲池穴位于阳明经上,阳明经多气多
血,重视气血作用极强,因此岂论肝阳上亢、肝血不及之头晕,或梅尼埃病之头晕,齐极有用。若以全息论而言,曲池恰位于上臂三才之起初,即头点,亦主治头病。此外,本穴为十三鬼穴之一,有空闲作用,能治百邪癫狂,降血压,安眠。
内关
图片
【位置】在前臂掌侧,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,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肌腱与烧侧腕屈肌肌腱之间,与外关相对。(附图24)
【针法】仰掌,双侧取穴,毫针直刺1寸足下。得气后施以捻转提参预法,中等刺激,捻针时轻轻行为头部。留针30分钟,每隔10分钟捻针1次。
【领会与警戒】手厥阴经与足厥阴经同名经重复,以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养息足厥阴肝风之病,一般齐有用。又手厥阴心包经与足阳明胃经脏腑别通,用手厥阴心包经腧穴养息胃经病变疗效甚佳。概括上述根由,聘用能益气化痰的心包经之络穴内关,养息伴吐逆之眩晕甚效,故行动梅尼埃病(症见头晕、吐逆)之常用殊效针,合营曲池穴疗效尤佳。数十年来,余以内关配曲池调养数十例梅尼埃病,均能坐窝奏效。患者眩晕吐逆或欲呕,旁东谈主扶捏而来,针后坐窝松驰,自行闲适回家。
太 冲安捷播放器官方
图片
【位置】在足大趾本节后2寸,第1、2跖骨骨间腔中。(附图33)【针法】直刺,从足背向下进针,针入1.5寸,嘱患者每隔数分钟行为头部半分钟,以引针气,针下后可立止头晕。留针30分钟,每休止10分钟捻针1次,捻针时轻轻行为头部。
【领会与警戒】《内经》云:“诸风掉眩,齐属于肝。”眩晕除痰气上逆者外,多为肝肾亏虚所致;肝主藏血,太冲穴为肝经原穴,疏肝理气作用甚强,亦能通络活血息风,岂论是肝阳上亢之头晕,或肝血亏虚之头晕,齐有疗效。因本穴五行属土,为木经土穴,关于痰气上逆之头晕亦有用,即头晕头痛有吐逆者(与胃气关连),本穴齐能治之。又如从太冲透涌泉,则又有补水润木之功,疗效更佳,若穴位再向后逼近骨缘, 即系火主穴,遵守更佳,能加快痊可,由于贴骨治骨,能与肾相应,更能加强补水润木止晕之功。
侠溪
图片
【位置】在足背部第4、5间之前陷中,距趾缝5分取之。(附图32)【针法】毫针刺入8分~1寸,针入后每隔数分钟行为头部,留针30分钟,每隔10分钟抢针1次,捻针时轻轻行为头部。
【领会与警戒】本穴为少阳胆(木)经家(水)穴,针本穴能补水润木,滋肾平肝,关于肝阳上亢之头晕或肝肾阴虚之买军齐有疗效,一般之头晕也有用。
灵骨穴(董氏奇穴)图片
【位置】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,第1掌骨与第2掌骨接合处,与重仙穴重复。(附图45)
【针法】拳手立拳取穴,在拇指、食指又骨间,第1、2掌骨接合处,与重仙穴重复。针入后捻针时轻轻行为头部。留针30分钟,每隔10分钟捻针1次,捻针时轻轻行为头部。
【领会与警戒】灵骨在大肠经上,阳明经多气多血,此穴重视气血作用甚强。灵骨穴贴骨进针则通肾。从第2掌骨小太极来看,全息倒象对应于头,有深化脑部气血之功。通过“大肠与肝通”,又能治“肝风掉眩”之病,可谓筋骨、肝肾齐治,治各样头晕齐效,对肝肾阴虚之头晕尤为殊效。
风池
图片
【位置】耳后乳突后方,项肌了得外侧缘,风府穴外侧,与耳垂相平之陷凹处。(附图28)
【针法】患者俯卧或俯趴于椅背上,斜刺,针尖向对侧眼窝场所刺入,刺5~7分。提防针刺时针尖不可偏向内侧,以免挫伤延髓。得气后施以捻转手法,中等刺激,捻针时停顿一下,轻轻行为头部。留针20~30分钟,每隔10分钟捻针1次,捻针时停顿一下再轻轻行为头部。
【领会与警戒】风池穴为三焦经、胆经及阳维脉、阳跷脉之会穴,本穴名为风池,顾名想义,为治风之空闲要穴,内风、外风齐能养息,举凡“诸风掉眩”,即肢体动摇、头眼花晕之症齐有疗效,素为养息偏正头风(《胜玉歌》《玉龙歌》《通玄指要赋》《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》《医宗金鉴》)之要穴,关于多样头痛头晕,针刺均能获取及时遵守。
总枢穴(董氏奇穴)
图片
【位置】在头部入发际8分,介于风府与哑门两穴之间。(附图58)
【针法】刺血疗法:患者俯卧或俯趴于椅背上,以采血片轻轻点刺出血一丝,因采血片针头极浅,针刺可摒弃在一定深度,出血极易目安全,不意挫伤延髓。
【领会与警戒】总枢穴位于督脉风府及哑门之间。督脉腧穴养息脑部病变有用,而哑门为回阳九针之一,关于中风昏迷、不省东谈主事有用 本就有养息脑神经之作用。风府,顾名想义,是风尚聚藏之府,风指风邪伤风或中风等而言,有舒散脑府风邪作用,自古即为养息头面和五官科病症常用穴之一。总枢穴在两穴之间,虽然亦然治风要穴,董师用其养息六腑不安及吐逆。头晕为风证,又本穴能治吐逆,故梅尼埃病吐逆时用之甚效,之是以能治吐逆,亦有前后对应均衡之理也。
申 脉
图片
【位置】在外踝下缘下5分凹下处。(附图19)
【针法】用毫针直刺5分,进针得气后,行中幅度捻转。捻针时轻轻行为头部。留针30分钟,每隔10分钟行中幅度捻针1次,捻针时轻轻行为头部。
【领会与警戒】本穴系阳跷脉所生之处,为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于督脉。本穴素为治痫证要穴(《医宗金鉴》)。别称阳跷、鬼路,十三鬼穴之五,为膀胱郄穴,素为养息头风头痛要穴(《标幽赋》《兰江赋》《杂病穴法歌》),怨家晕眼花亦有疗效(《杂病穴法歌》),与金门穴配用遵守更佳。
本节小结
肝主风,头晕首选与肝关连穴位。曲池穴、灵骨穴通过“大肠与肝通”;内关穴通过昆仲厥阴经同名经重复而至肝;侠溪穴为少阳胆(木)经之荥(水)穴,肝胆相内外;督脉对脑部病变有用,总枢穴在督脉,申脉穴通于督脉。风池穴为三焦胆经及阳维脉、阳跷脉之会穴,肝胆相内外,素为治风要穴。
内关合营曲池穴共针养息头晕,疗效尤佳,数十年来,余以内关配曲池养息数十例梅尼埃病安捷播放器官方,均能坐窝奏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劳动,扫数本体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本体,请点击举报。